一個月前,《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》正式發布。
此次補貼普惠全國,不管是一孩、二孩、三孩,也不管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,只要未滿3周歲,人人有份。起始日期是2025年1月1日。
《方案》發布后,社會反響不一,有人歡喜有人遺憾,還有一些人無所謂。
但不論大家怎樣想,反正我侄子的二寶是享受到了政策紅利。
展開剩余83%這一政策能刺激多少生育,目前還不好說,還有待于時間檢驗。
處暑那天侄子添了二寶,取名“玥玥”。小家伙挺會挑時間,一出生就趕上育兒補貼政策落地,每年3600元,連發三年。我二哥高興地說,“這孩子是自帶口糧來的!”
政策剛剛落地,的確是實實在在的補貼,不用交個稅全部裝進腰包。
一年3600元,三年10800元,不多,但也不至于毫無用處。粗略算下來,能買12罐奶粉、40包紙尿褲、一張嬰兒床加一輛童車,或者覆蓋掉大部分自費疫苗和體檢費用。
看上去挺美好,是吧?似乎正如某些平臺所說的那樣——國家替你養娃,你只負責生就行。
但問題是,養孩子如果只是一道“補貼覆蓋成本”的數學題,那這題也太好做了。
現實是,孩子的到來從來不只是“多一雙筷子”的事。它意味著一系列連鎖反應:誰帶?誰陪?誰接送?誰半夜爬起來喂奶?誰請假去開家長會?誰輔導家庭作業?誰來攢教育金?誰應對突發疾病?誰在工作和帶娃之間反復橫跳直到崩潰?
這些,都是補貼覆蓋不了的。
話說二哥一家四口都是老師,家庭經濟情況不錯。雖然平時忙得像打仗,寒暑假都得備課寫論文,連吃頓團圓飯都要預約幾次才成行。
但好在二寶預產期撞上暑假中聯億配,人人都能搭把手;也好在提前預訂月子中心,二寶剛出生護理人員就到崗;母女出院直接住進月子中心,專業人員24小時陪護很放心。
9月開學侄子已上班,奶粉錢也得同時掙;剛退休的爺爺負責接送大寶上幼兒園;國慶長假時將迎接母女歸來,回到家中姥姥奶奶無縫銜接,一起輪流帶二寶。
所以,侄子才能輕松地說出“過兩年再拼個三胎”這種話。這不是凡爾賽,這是有底氣。
但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條件。
外甥女就完全不是這個劇情。她也動過生二胎的念頭,但算來算去,最終還是放棄了。
她和老公都是上班族,一個單位效益差、一個要經常出差。雙方父母要么在外地忙著小生意,要么身體不好根本幫不上忙。請個住家保姆幫忙?保姆月工資至少五六千,再加上房貸車貸、一家老小的開銷,全部重擔壓在她老公一個人身上,縱使他有三頭六臂也得被壓垮。
更現實的是,孩子不是生下來就完事。3歲之前幾乎需要全天守護,要吃要喝、要拉要洗,還有上竄下跳、爬高上低,這些在大寶身上已有深刻體驗;3歲之后事情更多,要陪要教要溝通,要情緒穩定還要身心健康。這些,不是錢能全部解決的。
所以她和老公的選擇是:堅決不生。
哪怕被婆婆多次催生甩臉子,哪怕被公公教育再教育,哪怕知道大寶以后會孤單……
不生,不是不想生,而是有很多的無奈。
不生,其實是對家庭最大的負責,是對大寶最深沉的愛。
你看,這就是現實世界的參差。
有的人,生娃像打卡領任務,領補貼、休產假、住月子中心、老人全程照料,一氣呵成。
但更多的人,則是在“想生而不敢生”的泥潭里反復掙扎——沒有靠譜的托育服務、沒有穩定的家庭支持、沒有從容的經濟基礎、沒有彈性的工作環境……單靠一年3600元的補貼,是填不平這些坑的。
國家出臺育兒補貼、延長產假、推行父母育兒假、提高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,當然是好事。這至少說明:國家知道老百姓養娃不容易,也在想辦法幫助大家。
但是,很多政策落地時,仍然顯得有些“銜接不暢”。比如:
補貼是真的,但養娃成本也在上漲;
產假是真的,但休完假崗位還在不在另當別論;
育兒假是真的,但你敢請嗎?請完假工作堆積如山誰來做?老板又會怎么看你?
這些問題,不是一個“補貼政策”能一鍵解決的,而是要靠完善的生育支持體系來托舉。
近段時間以來,某些平臺還在不斷推送“生娃領錢”“喜提三胎”的內容,仿佛這一切如此輕松、如此理所當然。
它們營造出一種“全世界都在生,就你不生”的錯覺,卻選擇性忽略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數——那些因為沒人帶、沒錢養、沒精力陪而選擇“只生一個”或“一個都不生”的年輕人。
其實,除了發錢真香,年輕人最想知道的還有這些——
如何打造更多普惠托育機構?怎樣真正落實企業生育友好制度?如何有效打擊職場性別歧視?怎樣提供更多教育醫療資源?此外,還有降低房價、提高工資……
這些問題不解決,生二孩、拼三孩,年輕人仍會瞻前顧后、躊躇不前。
數據顯示,2024年我國新出生人口900萬左右。這個絕對數并不算少,但年輕人生育欲望偏低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說到底,生還是不生,跟補貼有關,但關系不大。
生與不生,早已不是一個政策能簡單撬動的個人決策。
它是一場綜合考量——經濟能力、家庭支持、職業發展、心理準備、甚至人生價值觀——全部都要放在天平上稱一稱。
育兒補貼只是一枚小小的砝碼。它能起到“推一把”的作用,但絕不是決定性因素。
年輕人心中都有一桿秤。
這桿秤,稱得出政策的重量,也稱得出生活的分量。想要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點中聯億配,很難。
發布于:陜西省創盈配資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